图片
2021 滚蛋吧,灰指甲
你是否有过以下烦恼:
平时不敢与别人握手
夏天不敢穿凉鞋
在朋友家留宿不敢穿拖鞋
......
是谁让你畏手畏脚?
没错,就是它--灰指甲!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这句广告词可能很多人都耳熟能详,那么,灰指甲究竟是何方妖魔?如何才能铲除它?今天,临床药师为您揭开它的真面目。
Toenail Fungus
甲真菌病知多少
图片
“灰指甲”的真名为甲真菌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真菌”就是导致“灰指甲”的罪魁祸首!它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霉菌引起的甲板和甲下组织感染[1],表现为甲板浑浊、增厚、分离、变色、萎缩、脱落、翘起、表面凹凸不平、钩甲等,其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 2% ~ 18%,所以,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不必有心理负担。
那么,哪些人容易患甲真菌病?甲真菌病的治疗误区有哪些?如何正确选择治疗药物?
滚蛋吧,灰指甲
图片
01
哪些人易患甲真菌病
甲真菌病的发病与年龄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 ~ 79 岁人群患病率为 18.2% ,而 19 岁以下者仅为 0.7%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趾甲多于指甲。免疫受损状态,如患糖尿病、HIV 感染、接受系统性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等都是导致甲真菌病的易感因素。其他易感因素还包括甲外伤、足癣、穿不透气的鞋等。
02
常见甲真菌病的治疗误区
自行购买
“特效药”
图片
现在关于灰指甲“特效药”的广告铺天盖地,但这些产品不一定有效,甚至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因此,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正确选择药物。
图片
街边摊
找“修脚大师”
单纯修去病甲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残留在甲床上的真菌会继续侵犯新甲,而且,多数修脚店器械未经严格消毒,操作未经过正规培训,可能不仅无法治愈灰指甲,还会引起新的问题。
放弃治疗,
任其“自生自灭”
图片
甲真菌病可以“自生”,但几乎不可能“自灭”,由于甲板的特殊结构,药物难以渗透、治疗疗程长、复发率高等因素,导致其治疗存在很大挑战。但灰指甲若不积极治疗,可能会诱发甲沟炎、女性阴道炎等其他疾病。
03
治疗甲真菌病的药物选择
局部药物治疗
图片
局部用药疗效有限,仅适用于远端受损甲板< 50% 、无甲母质受累、受累指/趾甲数目<4 个、不能耐受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2]。目前主要有5% 阿莫罗芬搽剂和 8% 环吡酮胺搽剂。
阿莫罗芬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皮肤癣菌最敏感, 5% 阿莫罗芬搽剂能在甲板上形成一层非水溶性的膜,膜中含有高浓度的阿莫罗芬, 能快速渗透进甲床,并可在甲上停留 1 周, 形成一个药物池使之易于被释放并渗入甲板[3]。
环吡酮胺对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8% 环吡酮胺搽剂对甲板有强劲的穿透性,使甲下局部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而起作用。
推荐用法
5% 阿莫罗芬
每周 1 次或 2 次外用,连续 48 周。少数患者在用药部位有轻微的不适, 包括烧灼感、瘙痒、发红、局部疼痛等,但可以耐受。
8% 环吡酮胺
第 1 个月隔天1 次外用; 第 2 个月每周 2 次外用; 第 3 个月每周 1次外用到治疗结束,一般疗程 6 个月以上。不良反应主要为涂药甲的临近皮肤刺激,可自行恢复。
系统药物治疗
图片
除了可选择局部药物治疗的甲真菌病以外的各临床类型,均可选用系统药物治疗,目前主要为特比萘芬、伊曲康唑,两者均为广谱抗真菌药物。
特比萘芬口服吸收良好 ,不受食物影响。在治疗的第 1周内即可分布到甲板,口服 12 周后, 药物在甲板中可存留 6 ~ 9 个月。伊曲康唑为达到最佳生物利用度,应餐后立即口服, 胶囊须整个吞服。在治疗的第 1 周内即可分布到甲板,停药后药物在甲中可保留 6 ~ 9 个月。有研究显示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疗效优于伊曲康唑[4] 。
特比萘芬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0% ,伊曲康唑约为 7.1% 。胃肠道不适最常见,其次为皮肤反应、转氨酶升高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如果持续应用系统抗真菌药物4~6 周时,应监测肝功能。既往有或现有肝损害的患者不宜使用系统抗真菌药物。
推荐用法
特比萘芬
成人剂量 250 mg,1 次 /d;总疗程一般指甲真菌病为 6 ~ 9 周,趾甲真菌病为 12 ~ 16 周。伊曲康唑
成人剂量 200 mg,2次/d,连续服用1周后停药 3周为1个疗程,总疗程一般手指甲2~3个疗程,足趾甲3~4 个疗程。
图片
图片
坚持治疗
足疗程用药
治疗灰指甲,信心与耐心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坚持正确、足疗程用药,才能摆脱灰指甲的噩梦!
参考文献:
[1]冯姣,曾梅华,陈军,吴凡,吕桂霞,任芳,桑红.甲癣的病原学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3,8(02):120-123.
[2]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15年版)[J].中国真菌学志,2015,10(02):118-125.
[3]王爱平,李若瑜.5%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在甲真菌病中的应用[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5,10(05):317-320.
[4]傅媛媛,王亮,陈晓平.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37(08):642-644.
图片
撰文|周安琴
编辑|罗宇霖
审稿|沈宏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低息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