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北京大学1964年秋季开学,我认识了敬爱的季羡林先生,此后45年时间,断断续续与先生有不少交往。从陌生到熟悉,我逐渐将季羡林先生奉为知己,当作人生楷模和精神家园。先生的教诲,让我终生受益。有许多细节,体现了先生对我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厚望,让我刻骨铭心,终生不忘。在季先生诞辰114周年之际,我愿将这些美好的回忆,作为心香一瓣,献给恩师,同时与各位朋友共享。
记得刚入学的时候,东语系男生宿舍在靠近西南校门的40斋。担任东语系主任的季羡林先生来看望新同学。他挨个房间和新生打招呼,问同学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他的记忆力十分惊人,有的同学在校时与他接触并不多,可是毕业后过了十来年再见面,他还能叫出对方的名字,记得是哪个专业的。我作为班干部跟在先生身后,也认识了不少别班的同学。走到楼道尽头的盥洗室,只见水泥台子上摞着搪瓷盆,还有几个瓦盆。季先生邹了邹眉,问:“怎么把尿盆放在这儿了?”我怯生生地说了句:“不是尿盆。”尽管声音很小,但先生肯定听到了,没有再说什么。我说的是实话。那时候为了防止沙眼传染,学校规定不许伙用脸盆。而不少同学来自农村困难家庭,买不起两元一个的搪瓷盆,只能用五毛钱一个的瓦盆洗脸。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系学生会通知:“没有脸盆,或者用瓦盆的同学,可以领一个新脸盆。”原来是季羡林先生自掏腰包,给同学们买了20个脸盆。我虽然没有去领盆,但心里暖暖的,庆幸自己遇上了一位不仅学贯中西,而且心慈如父母的好老师。
低息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