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医院催缴费了,我头好晕……”电话里女儿虚弱的声音刚落下,熊女士的手机就弹出了转账成功提示。可下一秒她盯着屏幕瞬间瘫坐在地——本该转到医院账户的5000元治疗费,竟因多按一个0、输错一位卡号,转给了陌生的“张先生”。
这不是普通的闲钱。作为42岁的单亲妈妈,这笔钱是女儿的抚养费,也是医生反复叮嘱“不能再拖”的治病钱。发现转错后,她手抖着拨通对方电话,听筒里的忙音像针一样扎在心上。一下午时间,她打了40到50通电话,有时被直接挂断,更多时候无人接听;近10条短信写满哀求,从“这是孩子的救命钱”到“我真的很自责”,字字泣血却石沉大海。
最让她崩溃的是,当天因为凑不齐费用,女儿的检查被迫推迟。看着孩子苍白的脸,熊女士蹲在医院走廊里放声大哭:“是我太没用,连转账都能出错。”有网友疑惑为何姓名不符还能转账,其实不少支付平台为求便捷,小额转账仅校验账号有效性,这小小的“漏洞”,成了压垮这位母亲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在网友为熊女士揪心时,事情有了关键转折——律师的话给她指了明路。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明确表示,张先生取得这笔钱属于不当得利,根据《民法典》,熊女士有权要求返还;若明知是救命钱仍拒不退还,5000元已达“数额较大”标准,可能涉嫌侵占罪。更让人看到希望的是,此前合肥曾有企业误转千万,警方3小时就协助追回,这让大家期待熊女士能尽快拿回钱款。
此刻全网都在呼唤这位“沉默的张先生”:或许你没看到消息,或许你一时犹豫,但请记得,这不是天上掉的馅饼,是一个孩子的健康希望。那些批评的声音,本质是对“生命至上”的坚守;而大家自发帮着扩散信息,正是普通人最朴素的善意。
这件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单亲家庭的不易,也藏着移动支付时代的提醒:转账时多核对一遍信息,就是给生活多留一份保障。更愿我们都能记得,举手之劳的善意有多珍贵——就像有人误充200元话费都能主动退还,5000元的救命钱,更该早日回到它该去的地方。
期待张先生的回应,更盼着熊女士能尽快带着女儿走进诊室。愿每一份紧急的求助都被听见,每一份善意都不被辜负。 #图文作者回归激励计划#
低息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